图为潘先尧(左)和梁文友两位老兵合影
编者按
老兵不死,他们只是凋零。
不死,是因为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,一个个英勇的琼崖儿女前赴后继,众志成城,不怕牺牲,抵御外敌,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战歌。
凋零,是因为时间的无情,一个个曾经的战斗英雄正被岁月侵蚀,被时间淡忘。
继“硝烟岁月”、“我的抗战之海南纪事”之后,南国都市报今起推出“我的抗战之老兵故事”,让我们去看望一位位健在的老兵,听他们讲述曾经的烽火岁月、民族大义,感受老兵脊梁上那股不屈的精神。
他们是琼崖抗战精神最鲜活的代表,他们的事迹、他们的精神足以激励前进中的海南,攻坚克难,迎接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□南国都市报记者 姚传伟 王小畅 文/图
“隐、准、快、正确”这五个字,是抗日老战士潘先尧对琼崖抗日部队反日军蚕食、扫荡的战斗经验总结,更是众多牺牲战士用鲜血检验过的准则。虽然战火已经熄灭了几十年,可每个字眼里仍透露出当年勇士们的智慧光芒,放在如今的商业社会,仍有其用武之处。
这样的总结缘何而来呢?23日,潘先尧老战士向南国都市报记者打开了他的记忆大门。
歼灭一车20多个日本兵
潘先尧老战士1926年出生,今年89岁,是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敦友村人。1941年,年仅15岁的潘先尧参加了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,从此踏上了解救国难的征程。
8月23日上午,海南革命史研究会在海口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,潘老应邀赴会,并作为代表发表讲话。会后,潘老接受了南国都市报记者的采访,并回忆当年我军对日军“反蚕食”“反扫荡”的多场战役。
讲述的第一场战役发生在文昌公坡至昌洒公路一带。那天,经过前期的侦察得到可靠的情报后,潘先尧和战友们提前进行埋伏。突然一辆日寇的军车出现在公路上,车上载了约有20多名日本兵,正在进入伏击圈内。此时,靠着植被隐蔽的战士屏住呼吸,全神贯注的盯住敌人的行动,此时自己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打草惊蛇。战士们像静悄悄靠近猎物的猛虎,隐蔽得静无声息。
“哒哒哒”“轰、轰”……突然间,枪声、手榴弹声打破了寂静的天地,战士们对进入伏击圈的敌人猛烈开火,第一击就准确地将多名日军歼灭车上。苟延残喘的日本兵跳下车,试图依靠车轮进行反抗,不料游击队战士早在四面埋伏,在同时打击下,很短的时间便快速结束了战斗。
潘老称,这次战斗他们共歼灭了20多名日军,缴获机关枪、炮筒、步枪等多款武器。
“拖后打前”无惧敌人多
类似这样“隐、快、准”的伏击战斗,没有正确的指挥很难办到。潘老讲述了他们部队的另一大队打的一场激烈的伏击战,这场战斗发生在文昌文城镇至潭牛墟公路上。
由于前期的侦察发现,文城至潭牛一带,每天都有40多个鬼子乘两辆军车出来扫荡。发现这一规律后,部队决定在潭牛墟附近消灭这些敌人。
那天,战士们在指战员的指挥下,提前在敌人必经的公路进行埋伏。下午4点左右,日寇的军车出来,但跟以往不同,不是两辆军车,而是八辆。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,指战员当即决定,集中优势兵力打掉前面已经过桥的两辆军车,其余兵力拖住后面的六辆军车,阻其过桥。
战斗是从摧毁敌军第三辆军车开始的,这样便将敌人分成了两块。此时,战士们从侧面猛烈攻击前面的两辆军车,一时间枪弹声、喊杀声地动山摇,前面两辆车上的日军显然措手不及,还来不及放一枪就被歼灭掉一大半,余下的鬼子跳下车试图凭借车身掩护负隅顽抗,但已回天乏力。战士们速战速决,消灭前面两辆军车的日军,拾掇完日军的弹药武器,便快速撤出战斗。
据潘老写的一份“在文昌县公坡、翁田两地对日军反蚕食、扫荡打击实况”的材料中讲述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1942年十月到1943年一月,我第一第二支队,在坚持琼文根据地,反蚕食、反扫荡的艰苦斗争中,共毙伤日伪顽军一千二百多人。这些战斗取得胜利,领导英勇善战,战士勇敢,耐心隐蔽伏击日军车歼灭了敌人。“隐、快、准、正确,取得的胜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