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大明王朝1566(大明王朝1566小说)

admin 2024-09-26 13 0

  

  《大明王朝1566》每集都有几句经典台词,越回味越无法忘怀。

  杨金水:“有些事不上秤没四量重,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。”

  胡宗宪: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……我真不愿意看到啊,阁老八十一了,被那些人围着,到时候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”

  胡宗宪:“我叫你读左传通鉴,你不以为然,叫你读阳明心学,你更是不以为然,还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。我问你,什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?圣人是告诉我们,凡事不问可不可能,但问应不应该,毁堤淹田,伤天害理,亘古未见,这也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?!”

  相对于《人民的名义》,《大明王朝1566》显得更加灰暗一些,也更现实。整部剧,除了海瑞和王用汲,很难找到道德上无瑕疵的人。

  开始以为是清流严党之间的正邪之争,后来才知道体制如此,人性如此。

 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作自己觉得对的事,但国势却一天天衰败,百姓日益穷苦。

  所以有人说,海瑞时代最大的悲哀就是天赋皇权。

  

  大臣们只需要向上对皇帝负责,所谓贪腐的彻查也不过仅仅查到郑必昌和何茂才流便草草了事。所以,改朝换代不过是改换门庭。

  因此,千百年来人们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趋之若鹜。时至今日,人们对于权利仍是乐此不疲,相应的用权乱象也依旧是屡见不鲜。

  在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权力是对上负责,而不是对下负责。千百年来都是如此,无论打着什么口号,改换什么门庭,概莫能外。

  所以,这个症结何解?

  制衡。

  

  正如大明王朝最终尝试以君臣共治达到对皇权的制衡;人民的名义则尝试利用纪检委达到对官员的制衡。

  至此,似乎一切问题有了答案。

  此外,《人民的名义》留下了制衡的另外一层意思,就是官与民的制衡。

  然而这样的制衡意味着此消彼长,意味着零和博弈,意味着在官与民的关系中制衡即双输。民众的声音小了,官员的权力大了,贪官就多了;而官员的声音小了,刁民便多了。

  权力需要制衡,但官与民却不可对立。

  古有海瑞,今有陈岩石、李达康。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,而不是放在嘴上。低头为生民奔走呼号,而不是为权力殚精竭虑。

  遥想那一句掷地有声,“我海瑞,无党”。孤独的卫道士倔强地行走,破开了一道口子,注入了一股清流,打破了一份沉寂,也立成了一座丰碑。

  

  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嘉靖帝对继任者说,海瑞是大明朝的一柄利剑,对付贪官墨吏,唯此人可一往无前,所向披靡;

  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从最高检空降的汉东省反贪局长侯亮平,就像是汉东省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,剑锋所指,有进无退;

  大明王朝表面看亡于崇祯,实则亡于嘉靖,积弊太深;

  汉东省的贪腐案,表面看爆发于沙瑞金书记刚上任后丁义珍的出逃事件。

  实际上在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治理的十多年间,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,掩盖了背后贪腐问题的严重性,加上赵立春坐看手下政法系和秘书帮在汉东省长达多年的党争,而自己却不予制止。

  大明王朝属于历史事件,剧中海瑞可以发出慨叹,大明朝还有利剑吗?

  而《人民的名义》着眼于当代史,必然有诸多限制,台词和剧情不可能如剧中沙书记所说的八个字“上不封顶、下不封底”。

  

  总而言之,《大明王朝1566》比《人民的名义》要更为深刻,毕竟跳出一个时代更能看清一个时代。

  但不管如何,《人民的名义》已算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作品了。

  吐槽时刻:

  1.来来来,说一说你如何看待这几部反贪剧。

  2.你认为《人民的名义》这部剧能评几分(十分制)。

  3.以及,你现在想吐槽的一些事儿。

如果有什么对【鼹鼠文化】的建议

大明王朝1566(大明王朝1566小说)

可以大胆提出来哦!

大明王朝1566(大明王朝1566小说)

鼹鼠菌期待您的点赞、转发哦!

  

  

发表评论

  • 评论列表
还没有人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